立秋,是廿四节气中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节气,此后,万物生长由繁盛转入成熟,即将完成一个生长周期。虽说有个秋字,但距离凉快还有一段距离。除掉白天的热之外,夜晚正是观星赏月的好时节。
明明还有一段时间依旧炎热,为什么古人要把这个时节定为立秋呢?
“立秋时节,对于我国大部地区来说,天气依然炎热,距离气象意义上的秋天仍有一段时间。气象意义上的秋是着眼于气温的点位,而天文意义上的立秋是着眼于气温的趋势,雨热由放到收,这便是古人所说的‘天地始肃’的含义所在。”
中国天气·二十四节气研究院副院长宋英杰2022年在接受采访时说,尽管气温下降的幅度不大,但昼夜温差变大,相对湿度降低明显,降雨频率和降雨量也发生重大变化。在立秋节气之后,降雨大幅减弱,气候有明显改观。“我们的体感舒适度由此发生微妙的变化,有了一种由湿热到干爽的渐进。虽然还很热很晒,微风时常能够送来一丝清凉,正如古诗所云‘向风凉稍动,近日暑犹残’。”
虽有凉意,但立秋毕竟还处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酷暑并没有过完,真正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在立秋节气。
关于秋天的诗词
《立秋日曲江忆元九》
白居易(唐)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
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立秋》
刘翰(宋)
乳鸦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
满阶梧桐月明中。
立秋后养生4大禁忌要知道
1、忌:进补太多
广州中医药大学三附院王校宇曾说,“贴秋膘”是立秋后一个经典传统,许多网友讨论着“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秋天的第一顿烧烤”,呼朋唤友准备“贴秋膘”。
在农耕社会,人们在秋季多吃肉类,是为了增强体力,储备脂肪以过冬。在现代社会,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没有特意“贴秋膘”的必要。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盲目“贴膘”会增加身体负担,导致既往疾病发作或加重。
2、忌:熬夜太狠
秋天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太过。
江苏省中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中医师周青在该院公众号刊文表示,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肃杀之气,早起有助于肺气的舒展,对预防秋冬季节呼吸道病变大有裨益。一般来说,秋季以晚9-10点入睡、早晨5-6点起床为宜。除了做到早睡早起,还应争取每天午睡半小时。
3、忌:贪凉太多
立秋后,早晚温差会慢慢加大,有些人还习惯开着窗户睡觉,或者整天都开着空调,很容易因为贪凉而出现身体不适。此时节早晚偏凉,空调开放时间不宜太长。首先,温度不要调得太低,老人儿童要适时适度;其次,应尽量避免一身汗进空调屋;再有,身体不宜直接对着空调风口,尤其保护好各关节。
4、忌:运动量过大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志刚曾表示,秋天可增加运动量来发汗,缓解燥邪。对于老年人来说,做些舒缓的运动,比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慢跑、呼吸操、快步走,都是不错的选择,但运动强度不要太大,只要达到微微发汗的程度就好。
据健康时报 微讯江苏
(《才感盛夏 忽而立秋》由贵阳晚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