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理敦
披红挂彩打马过街,耀眼的光环,
映衬一条街的人文历史。
往昔的情景,翻过颠沛流离的星光,
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然而,绵延不断的文脉经络,
像一棵植根于泥土里的大树,
树根连着树根,分蘖发芽,
生长真味的生活,吟颂一曲岁月静好。
春天和繁荣,真挚而明快,
在这里获得完美的抒发。
突破车水马龙的拘谨,步入并不宽敞的街道,
生动饱满的文化元素,接踵而至,
清朝武状元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叙述,
在流动的时光中,展示汉语文字的魅力。
“奋博堂”、“魁首殿”、“状元阁”,
展厅依次排列,细腻、深刻、丰富。
诗词歌赋,如行云流水,意境空灵而深远,
陈述四溢精华的传奇典故;
精品书画,包含古典情怀又洋溢现代意味,
扩张了文本内部的时空感。
走过沿街廊房,一座石牌坊立于街头巷口,
上方镶嵌“武状元坊”匾额,
字里行间,蕴含超脱世俗的清流。
步入小巷深处,
一座两层的木质阁楼,古朴典雅,
门楼悬挂“曹门遗风”匾额,赫然醒目。
骑楼、状元堂、甲等阁,拉回深情的注视,
武状元的成才经历、生平功绩陈列于此。
一段段文字,表达细腻清晰,思维缜密严谨,
一幅幅绘画,把握抒情的节奏和视觉的维度,
在不经意中,“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以其极具鲜明的识别度,力透纸背,
坚忍不拔的奋进,勤学自强的追求,
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心胸豁然,宽广博大。
清晰又遥远,行进的步伐由远而近,
找寻和相遇,新的梦想穿越线装的古籍。
曹状元街核心街区的“状元楼”聚集了四方游客,
参差的方言高一声低一声地溢出。
门楼外观设计,飞檐翘角,彰显明清的韵味,
现代元素的参与,营造浓郁的时代感。
状元楼楼高四层,建筑屋檐逐层升高,
“书山有路勤为径”的立意,再续新篇。
二楼三楼木质的门窗,镶嵌镂空的雕花,
木质的椅木质的桌,对称摆列,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应有尽有,
在这里,可以欣赏到物件摆设的非遗元素,
也可以体验“科举宴请”的相关状元文化。
古朴和时尚之间,通过一条街道紧密联系,
幽深的街面上,延续时钟行进的滴答声响。
“状元及第”的故事,传诵不衰。
书写存于史书中,表演活跃于舞台上,
渗透到生活习俗、饮食起居等领域,
源远流长的文化现象,深入人心。
曹状元街的春天,新的故事层出不穷,
绵亘的老街道,准确地找到了突破口。
状元楼以“科举宴请”为文化核心,
重点推出古代科举四宴品牌菜系,
闻鸡起舞、字字珠玑、鱼跃龙门、
金榜题名、蟾宫折桂、前程似锦……
黔菜名点,紧跟其后,相继开店,
酸汤鱼、辣子鸡、连渣闹、肠旺面、
贵阳丝娃娃、花溪牛肉粉、恋爱豆腐果……
人气兴旺起来,消费自然火了起来。
状元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气神,
恰到好处地融合在新时代洪流滚滚的长河中。
曹状元街,见证了贵阳的风风雨雨,
顺应时代的变化,改变自己的容貌。
不久的将来,曹状元街与相毗邻的街道,
集结和排列,组成一个光彩熠熠的展示区,
在古典和唯美中,承载历史人文荟萃的底蕴,
构建新时代贵阳人的精神家园。
(《曹状元街》由贵阳晚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