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大师班构筑了电影艺术对话的平台。电影大师班邀请到了中国导演、编剧、制片人、作家贾樟柯,法国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和中国导演、演员、编剧姜文,他们下周将在京分享各自的创作经验。
贾樟柯
山河记忆,凡人絮语
4月21日14∶00-15∶30,电影大师班将走进贾樟柯的电影宇宙,与这位时代记录者一同透过镜头聆听社会转型期的平凡絮语。
贾樟柯以粗粝而诗意的镜头捕捉处于转型期的乡土廓影与都市街景。他始终坚持采取纪实美学风格——收纳方言乡音、采用非职业演员、拍摄社会实景,呈现真实生活的质感。
在他的电影里,观众看到了鲜活存在于自己身边的普通人群:《世界》里在民俗园的全球仿制建筑物中“周游世界”的群众演员;《三峡好人》中千里周折乘船前来三峡寻亲,沉默寡言的矿工和护工;《山河故人》里儿时远隔重洋,多年之后踏上寻根之旅的儿子;《江湖儿女》中阴差阳错擦身而过,漂泊半生的恋人——这些微小的个人面对生活的奔流所发出的微弱叹息被贾樟柯的摄影机敏锐地捕捉,成为集体影像记忆。他2006年斩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六度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为世界瞩目,创造了属于中国电影的辉煌。
姜文
由演入导,风格立世
在4月25日13∶30-15∶00的电影大师班现场,姜文将从自身创作经历出发,分享“鬼才导演”的银幕狂想曲。
姜文以表演起家,无论是《红高粱》里的余占鳌,《春桃》里的刘向高,还是《让子弹飞》里的张牧之等,他塑造出了中国影史中许多极为经典、充满生命力的人物形象。自1994年《阳光灿烂的日子》,他执起导筒,镜头便化作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剖开现实肌理,直指社会现象与民族性格的内在核心。他以姜氏幽默化解僵局,以超现实主义描绘世界,成为了观众喜爱的“鬼才导演”。他的作品数度入围各高级别的国际电影节,让全世界的观众领略到其独特的中式幽默与鲜明的个人风格。
枪声与笑声齐鸣,荒诞与幽默共舞。《让子弹飞》以幽默密集的台词、暗流涌动的人性博弈,一经问世便收获热烈反响。可以说,他的作品往往让观众在会心一笑的同时又不禁顿足思考。这种巧妙平衡艺术表达与商业诉求的卓越能力,使得他屡次创造票房与口碑的双赢盛况。
肖扬
(《电影大师班下周开讲》由贵阳晚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