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子能量手环有助健康?想多了!

来源:贵阳晚报     2025年04月21日        版次:6    作者:

市场上各种能量手环受到不少年轻人的推崇,特别是量子能量手环,更是戴上了高科技的光环。照其产品广告的宣传,经常佩戴量子能量手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身体新陈代谢,有助于健康。其实,所谓的量子能量手环改善健康是彻底的伪科学。最新一期的“科学”流言榜,就来带你一起了解真相!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

流言

量子能量手环能改善健康状况

真相 一些量子手环相关的宣传中,所谓的“用量子能量、标量波引起DNA、线粒体共振,给身体带来能量”,仅仅是把公众接触较少的词汇堆砌在一起,是彻底的伪科学骗局。而有些人之所以会觉得它们有效,主要是因为心理暗示。

量子是各种物理量的最小单元,电子、光子、夸克等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都属于量子。量子力学主宰微观世界,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量子信息分三大块:量子计算机(通过网络,可以提供远程登录进行学习)、量子通信(利用量子态,可以感知窃听,实行安全通信)、量子精密测量(有很多产品、研究方向,但发展不平衡,有的发展已经得到应用,比如原子钟,已应用在GPS、北斗卫星)。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利用量子态进行信息处理、测量或者传输,但操控量子态需要非常高精尖的严苛环境。目前,量子技术主要应用于专业领域,并没有任何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更不可能用一个手环去操控量子态。

因此,用所谓的“量子能量”给人类治病、提供能量的研究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欺骗。

流言

买菜时可用蓝光笔检测农残

真相 电商平台上出现不少售卖蓝光笔、紫外线笔的商家,号称只需对蔬菜轻轻一照,如果蔬菜表面出现蓝紫光,就意味着蔬菜中可能存在较多的农药残留。广告宣传还煞有介事地称,其原理是通过发射特定波长的蓝紫光来与蔬菜中的物质“对话”,从而达到所谓的检测目的。

然而,紫光灯照射下蔬菜是否有蓝紫色荧光,并不能作为蔬菜水果是否有农药残留的判定标准。

虽然的确有极少数农药带有荧光特性,但大多数情况下,果蔬在紫光灯照射下显现出的蓝紫色荧光,只是蔬菜水果在储存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荧光物质,如香豆素衍生物,而非农药残留。此外,荧光物质的多少与蔬菜的新鲜程度有关,越新鲜的蔬菜荧光越少,时间放得越长荧光越明显。

不仅是农产品,纸张、衣服、墙壁、植物等在紫外灯照射下,都可能出现荧光斑。

目前,可靠的果蔬农残快速检测方法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相关团队研发的智能快速检测试剂盒。通过对样品进行简单处理,再结合手机扫描,可在5至15分钟内完成6至18种高风险农药残留等的检测。如今,快检技术已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已于2023年1月1日正式施行,成为市场监督抽查和行政处罚的重要取证手段之一。

流言

大便粘马桶是肠癌前兆

真相 医生在诊断结直肠癌时,大便的确是一个参考依据(比如是否有腹泻或者便秘、大便变细、便血、黑便等)。一般大便粘马桶,说明大便的成分含有过多液体,最常见的情况就是水和油过多。比如进食了太多高脂肪食物,像肉类、油炸类、坚果等,没有充分消化的油脂混进粪便一起排出,就会变得很黏稠。

又比如,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功能失调或受到破坏,小肠黏膜不能吸收脂肪,大肠黏膜不能吸收水分,甚至反向把水分排入肠道内,就会导致明显的稀烂便。这种情况常见于肠道的炎症,如急、慢性胃肠炎,炎症性肠病等疾病或者药物等的影响。其中,有一种病叫“乳糜泻”,是因为病人对小麦、燕麦等谷物里的蛋白质过敏,小肠绒毛被破坏、无法吸收脂肪,大便就会粘马桶或浮在水面上。

还有一类情况,不属于肠道本身原因,而是正常人体内帮助消化和分解大团脂肪的胰腺外分泌液和胆汁分泌不足,也可导致脂肪“抱团”,不能被分散击破而吸收受阻,让大便变得油腻,但比较少见。

因此,大便变黏原因很多,和饮食、肠道黏膜功能、消化液分泌功能都有关系,消化道的恶性肿瘤所占的比例非常低,没有必要过分焦虑。

流言

胰岛素比降糖药效果好

真相 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各有适应证,适用于不同类型和阶段的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主要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及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当口服药物无法有效控制血糖或存在严重并发症时,它能够直接补充体内缺乏的胰岛素,从而有效降低血糖。口服降糖药主要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或减少葡萄糖吸收等机制控制血糖。

选择胰岛素或口服药,需根据患者病情、血糖水平、胰岛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综合判断,并无“谁更好”的绝对标准。糖尿病治疗应个体化,遵循医生指导,合理用药,并结合饮食管理和适量运动,以达到最佳血糖控制效果。

据北京青年报 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