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访贵阳宝藏书店(下)

来源:贵阳晚报     2025年04月23日        版次:6    作者:

乐转城市书房:

打造新型复合文化空间

乐转城市书房(以下简称“乐转”)曾开展一项关于阅读对青少年影响的深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提供绘本阅读指导的家庭中,子女两年后的升学率比对照组高出17%;而参与乐转“家庭共读计划”的青少年群体中,手机成瘾率下降了34%。

“家庭阅读主题书店”是乐转的精准定位。乐转城市书房董事长张国钰强调:“我们致力于成为家庭文化休闲的重要目的地。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我们希望每到周末,这个家庭能选择来到书店,享受一段放松、阅读的时光。为此,我们不断升级书店设施,力求全方位满足一家三口的文化需求。”

自2012年乐转在贵阳小河开设首家门店以来,经过多年发展,乐转目前在贵阳已拥有15家店,覆盖观山湖区、云岩区、南明区以及凯里市等多个区域。近年来,乐转还积极推进轻型化扩店战略,在社区、校园周边开设了多家小型分店。目前,乐转拥有庞大的会员群体,其中以家庭为单位的会员占比高达90%,根据乐转会员调研,以家庭为单位的会员占比达90%,其中72%为亲子家庭(1-2名儿童),家庭用户年均参与文化类活动次数超过3次。

针对孩童群体,乐转精心策划了绘本戏剧活动。5岁的孩子们可通过《野兽国》绘本改编成的话剧,经历情绪具象化、角色扮演、集体创作三个阶段。两周后,家长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已经能够用“我现在像麦克斯一样生气”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再是简单哭闹。此外,乐转还设立了触摸书专区,提供《小不点的触摸书》等幼儿图书,通过触觉刺激加速幼儿的感官整合。

针对青年群体,乐转举办了24小时阅读马拉松活动。大学生们在共读《人类简史》后,自发组织了科技伦理辩论赛,并最终促成与大数据相关的青年对话项目。同时,为了促进青年之间的情感交流,乐转还成立了社交恐惧者书友会。

面对线上购书平台的崛起、数字化阅读的普及以及不断攀升的运营成本等挑战,传统书店的生存空间日益狭小。为此,乐转积极响应行业趋势,打造集“图书文创咖啡活动艺术体验空间”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其核心业务依然是图书销售,但通过“书+主题化选书”“书+二次元衍生产品”等形式,赋予图书销售更多创意和文化内涵。书店还设置了以贵州人文、山地旅游、少数民族文化等为主题的特色专区,深入挖掘和展示本地文化。同时,结合阅读活动、手工制作、艺术图书展览以及作家签售、亲子绘本课、非遗手作体验等多元化活动引流,塑造社区黏性。

国际城水岸广场2楼

鸿通城2楼

枫林路华腾荟2楼

空兽书店:

苗族店长营造的多元文化碰撞空间

在地铁喷水池站A站口的老居民楼一楼,空兽书店靠近马路,位置不算显眼。书店有着一厅两室一厨一卫一露台和外摆区,虽面积不大,但室内室外加起来90多平方米,功能空间明晰,民族风格氛围浓郁。

书店名为“空兽”,是苗语“khongt hset”的音译,有“闲散”“无聊”“浪荡”“逍遥”等意。店长叠贵来自黔东南台江,是苗族同胞。在他眼中,“空兽”可被理解为一种身体和精神都极为纯粹的生物,它能不断自我繁殖、自我代谢,持续更新对世界的认知,并随时与万物相连。

这是一家跨文化书店,店内约有2000册书籍,主要为民族类和志怪类图书,出售涉及贵州乃至全世界的异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以及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相关图书,同时也售卖叠贵喜爱的人文社科图书。每到特殊节点,叠贵便以内容为导向,依据书店定位挑选一些与节日相关主题的图书更新上架。

叠贵一直保持阅读和淘书的习惯,他曾在省内一家出版社工作,做过编辑和发行工作,比较了解书籍的生产和传播,对书有着很深的执着。他觉得开书店只是一种个人选择,是众多生命与生活方式中的一种:“我不认为书店只是一个精神避难所或者仅仅是卖书和阅读的场所,它应该是一个重建自我与他者美好关系的情绪安顿处、一个思想试验场、一个多元文化碰撞的空间、一个实现自我教育的场所,我想为大家提供一个能完全敞开自己、接纳他者并且解放自我的空间。”

走进店内,蜡染、银饰、苗绣、苗族群众照片、杂志等充满苗族元素的装饰摆件随处可见,凯里下司的河中石、贵阳都溪林场的林间草木也被叠贵用来装饰书店。叠贵说:“我是苗族人,书店也带有我个人的身份或气质,引入苗族或少数民族元素是自然而然的事,我希望大家靠近有血有肉有情绪的人,从而真切地了解一个民族。”在书架上、书籍上、墙上,不少地方都贴着叠贵手写的贴纸,一串串文字如同弹幕一般分享着他的心情与理解。

自2024年11月开业以来,店内除了有书,还有钥匙扣、神兽摆件、帆布包、冰箱贴、手工艺品等非遗文创,以及手工精酿(饮品)和苗族米酒售卖,叠贵还组织了共读会、放映会、音乐会、分享会等活动。他说:“我更在意线下,在互联网非常发达的时代,我想打造一个让大家回归实体的空间,让身体直接在现场感受和交流,这更为重要。”

叠贵觉得书是有魔力的:“任何人面对书的时候,都可能会感到惭愧、内心柔软,然后安静下来。”相较于电子书的便捷,叠贵认为纸质书的踏实、沉浸感和获得感是不可替代的。

在叠贵看来,花一个小时刷短视频和花一个小时看几页书的感受完全不同,他希望大家能够回归书本的世界。针对民族文化相关的书籍,他推荐《要命还是要灵魂》《瓜亚基印第安人编年史》《化茧成蝶》《大地中心的人》《苗族简史》《中国苗族通史》等。

云岩区下合群路9号一楼(喷水池地铁站A口旁)

百无一用书店:

在5A景区的城市“文化窗口”

四月的青岩古镇,石板路被晨露浸润,状元街的深巷里,一家名为“百无一用”的书店犹如扎根城市文化的古树,以1500平方米的复合空间在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市民游客提供一个了解城市的“文化窗口”。

青岩古镇全年日均游客达3万人次。“我们希望到青岩古镇的游客能够慢下来,在旅途中停下匆忙的脚步,坐在院子里享受阅读的时光。”百无一用书店负责人胡丽亚道出书店诞生的初衷。

百无一用书店由一座青砖瓦的独栋老房改造而成。一楼是书店,图书种类达8千余种,库存3万余册。在选书策略上,百无一用书店强调本土文化的表达与传播,选书聚焦小众深度内容,藏书集中于人文艺术、民族风俗、本土历史等领域。

二楼的百无一用城市主题书房是一个比书店更具公益性质、比图书馆更具亲民性质的开放公共文化空间,是一个“可读、可玩、可栖”的复合体——银匠在非遗工坊敲击着苗族图腾,咖啡师在无用咖啡馆研磨时光,在簪花状元茶的氤氲中,举办了一场又一场讲座。

丰富的业态使书店从“买书处”转变为“公共文化艺术空间”。

关于书店的多业态融合,胡丽亚表示:“百无一用文化空间里的每种业态都是阅读的‘翻译器’——银饰如同立体的书籍,咖啡营造出味觉化的阅读氛围,活动是动态的知识解构。这种‘无界融合’让书店从单纯的‘书籍卖场’升级为‘文化体验综合体’,既保持了独立书店的人文调性,又通过多元业态实现自我造血,吸引不同群体的读者。”

在百无一用城市主题书房,通过青年沙龙、讲座等形式满足青年的多元化需求,通过“青年之家”系列活动打造充满活力与温度的青年文化社区,提升书店的社会价值与品牌影响力。百无一用通过分群体、分层次开展提升自我素质、丰富文化生活等活动,为青年提供开放、包容的交流平台,帮助他们在思想、文化、职业等方面相互学习与成长,培养青年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在花溪区黔陶乡的百无一用·乡村书屋,乡村的孩子们常常开展各种有趣的阅读活动,孩子们建立了长期阅读的习惯,发现了更广阔的世界。

经营10年,百无一用书店发现:当代读者对“看书”的需求已从单纯的获取信息转变为追求“阅读+ 体验”的综合价值。有人为参加一场哲学讲座来到书店,活动后顺带购买一本哲学书籍;有人为在古色古香的书店里拍照打卡,却意外被书架上的书籍吸引。这种“场景化阅读”让阅读行为与社交、文化体验深度融合,本质上是现代人对“精神生活品质”的追求,人们对阅读的热爱从未消失。

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状元街7号

花溪区黔陶乡关口村翁丫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