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下来,人也舒爽了许多,更容易沉下心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充实丰盈自己。秋意渐浓时,正是读书好时节。秋夜读书,透着凉爽的气息,心情自然明净,更容易让你融入书中。
《长命》
刘亮程/著
译林出版社
长命,是小说主人公的名字,也是一种思索——人如何获得更长的生命。以作家刘亮程自己的说法,这个更长的命,在我们的文化中已经被祖先修成,那就是每个人短暂的此生都连接着祖先和子孙的生命,生命因此而长。所以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魏姑也出现了,她那双通灵的眼睛,让过去的人显形,也让故事站立,魏姑和长命,一巫一医,一起踏上寻找家族历史之路。那些被遗忘的死与生的家族记忆,于一个瞬间活了过来。这是一个作家在耳顺之年,对自己的生命、对散落在大地上的生命的追索,在有灵的世界里回望过去,也看向未来。
《雪》
[爱尔兰]约翰·班维尔/著 王晓英/译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以严肃文学见长的布克奖得主班维尔推出一部极具古典风格的推理小说,没有读者期待中的精妙诡计,而是用他最擅长的精雕细琢式的笔法铺陈了人物关系与萧瑟雪景,侦探成为引领读者穿越历史迷宫的向导。在记忆不断被重构、修改的过程中,他渐渐触及爱尔兰复杂的历史和现实,他在对真相的揭示中点明了小说的主题:历史像雪一样,覆盖一切却无法真正掩埋任何事物。在日益复杂的世界态势中,班维尔用作品提醒人们,理解过去不是寻找简单的答案,而是学会与复杂性共存。
《地狱考》
[美]匡灵秀/著 姜昊骞/译 陈阳/译校
中信出版社
在这部集黑暗学院风格与地狱探险奇幻于一体的新作里,作者以拯救导师为目标的“学术地狱”之旅,打开了杂糅《哈利·波特》与《神曲》气质的神奇世界。作者运用跨文化视野,通过中国传统文化里关于地府、阎罗王、孟婆、忘川水等场景形象构建的生命机制,呈现出对轮回、因果、阴阳文化的思考,这自然丰富了小说的学理气质和东方元素。同时,她将当下学者的焦虑、导师与学生的权利关系等现实议题融合进故事,多重奇异景观与多维现实困境交织在了一起,这让小说充满了开放的解读空间,也超越了类型小说的束缚。
《完好如初的名字》
[西]哈维尔·马里亚斯/著 林叶青/译
新经典文化·南海出版公司
发生在小说主人公内文森身上的事就是这样,从年轻时开始,他的全部人生就取决于别人在他身上看见的东西。正因为此,他对于自己“未受污染、完好如初的名字”的追寻才显得格外迫切。内文森的叙述充满了自我质疑与记忆断层,那些弥漫着存在主义焦虑的内心独白,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我们共同的精神症结——在多重身份间挣扎,在虚无与意义间徘徊,在希望与失望间摇摆。
《即使以最微弱的光》
[韩]崔恩荣/著 徐丽红/译
磨铁·大鱼读品·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在崔恩荣的小说世界里,总是共存着一些意义相反的词,比如坚硬与柔软、喜悦与悲伤、平静与暴力等,它们如此深入地、融洽地支撑着这一世界。近三十岁,才有了想写作的心愿。读她的小说,你总能被这个外表看起来温柔的人所写下的文字惊到,她自言是太压抑了不想再忍着了,于是,那些属于女性、属于弱者的声音开始凝聚成微弱的光,射向天空,也许有一天,会绚烂绽放。
《要有光》
梁鸿/著
中信出版集团
翻阅这本书一定程度上需要勇气,正如作家孙甘露所说,这是一本非常严肃的书。“我不知道我的痛苦如此之深”,梁鸿写作这本书之前用了三年的时间去走访。在个体生命的讲述中,我们看到因“错位”而给孩子们带来的伤害,她想要去追问我们在和孩子的相处中,有多少以爱为名的压迫?为什么我们无法和最爱的人好好相处?乃至追问最根源的那个问题:我们如何去爱?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是用孩子和成人的双重视角观察世界,作家自言写作的目的是以文学的表达唤起思考的力量,来共同面对青少年教育的问题。
《普鲁斯特先生》
[法]塞莱丝特·阿尔巴雷/著 [法]史丹芬尼·马奈尔/绘 赵欣昕/译
新行思·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普鲁斯特曾认真建议女管家塞莱丝特写日记,并说:“您一定想象不到,在我死后,会有多少人来找您或是给您写信。”他的预言分毫不差,塞莱丝特后来果真收到过大量信件,且后悔自己没有在当时写下日记,好在她留下了这部名为《普鲁斯特先生》的回忆录。这本书见证了《追忆逝水年华》写作的传奇过程,也披露了许多普鲁斯特的生活小细节。而本书中与文字相映成趣的图片,居多都是根据真实的照片绘制,亦如普鲁斯特研究权威安托万·孔帕尼翁所说:“自此人们可以从佣人的楼梯进入普鲁斯特的家了。”
《想象的生活》
[加]阿尔维托·曼古埃尔[瑞士]西格林德·盖泽/著 王青羽/译
守望者·南京大学出版社
能够像曼古埃尔那样成为“百科全书”式的藏书家,曾为失明的博尔赫斯朗读书籍多年,之后接任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是无数阅读者的理想榜样,更为难得的是,曼古埃尔只把自己定位为“读者”。但他的确是一位特殊的读者,他从博尔赫斯那里学会了“慷慨地阅读”,他不遵从于文学权威或正统榜单,一向提倡阅读的自由流动感,允许自己“跳读”“游览”“越界”,也如此鼓励其他阅读者。或许在如今这个阅读形态发生巨大变化的语境下,曼古埃尔的这种阅读观念才是如此超前且长效。
《跑外卖:一个女骑手的世界》
王晚/著
铸刻文化·单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卖骑手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熟悉的陌生人”,在《跑外卖》中,女骑手王晚基于亲身经历,以“克制的在场”的写作态度,切入外卖骑手细碎又真实的生活,刻画了这个链条上形形色色的人,写下人与算法的共存,也写下人在数据的规训下如何掌控生活、保持生命的自主性。与大部分同类作品有所区别的是,王晚在写作中还穿插了新型城乡叙事——骑手的迁徙轨迹与中国城市化进程紧密相连,他们以高度流动的状态奔波在城市地图之上,却因心理“悬置”而难以真正融入城乡生活,她的书写映照出了这个人群的归属困境。
《病房请勿讲笑话》
阿茼木/著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又一个真实的生命故事。之所以说“又”,是因为这是一本抗癌记录,这样的文本已有很多,在生命的巨大波动中,留下记录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它的特别之处,或许在于那个题眼“笑话”,对于作者而言,笑话是“生活里所有闪闪发光的瞬间”,“请勿讲笑话”实际是“把日子活成笑话,笑一笑吧”。于是这本手记显得轻松,作者写自己在抗癌过程中与母亲、女儿、丈夫的故事,仿若开启着一幕幕情景剧,但实际上他们经过难以描摹的复杂心绪之后又都进入了新的阶段,作者只是记录了一个平凡生命流动的痕迹。
据文汇报
(《文学报10月好书推荐》由贵阳晚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