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暑期档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备受争议

珠玉在前 名著改编路在何方?

来源:贵阳晚报2024年08月27日    作者:

  近日,新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亮相暑期档。该片由胡玫执导,编剧是何燕江,由林鹏、卢燕、边程、张淼怡、黄佳容领衔主演。

  创作打磨多年,面试近两万名演员,主创集训9个月……胡玫导演的《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上映后观众的评价褒贬不一。有观众认为,影片对原著的改编过于凌乱,有形无神。也有观众认为,这一版虽然不及王扶林的经典剧版《红楼梦》,但拍得中规中矩,还是可以看一看。根据“灯塔”的票房统计,截至8月26日晚6时48分,上映11天的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累计综合票房532.2万元。尽管导演胡玫在影片上映之初曾表示希望更多年轻人通过这部影片喜欢上《红楼梦》,但是惨淡的票房和泛起的争议至少表明,青年人并不怎么喜欢这部影片。

  

  《红楼梦》影视化改编已百年

  

  1924年,梅兰芳主演的《黛玉葬花》上映,这部电影被视为名著《红楼梦》影视化的首部作品。此后,无论是越剧版的《红楼梦》、王扶林的剧版《红楼梦》,还是谢铁骊的电影版《红楼梦》,都是一代人心目中的经典之作。

  1958年,上海越剧院二团公演了《红楼梦》,受到观众的欢迎。1962年,岑范导演将这个舞台版本搬上了大银幕,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扮演者——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和王文娟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经典唱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更是风靡大江南北,传唱至今。

  1989年版系列电影《红楼梦》倾注了导演谢铁骊的心血,不仅在摄影、美术等技术方面更有质感,演员阵容也很强大:夏菁女扮男装,演出了风度翩翩、神采飘逸的贾宝玉,赵丽蓉饰演的刘姥姥亦堪称经典。

  而要说观众最熟悉的影视作品《红楼梦》,无疑是由王扶林导演的“经典87版”。1987年,电视剧《红楼梦》开播,轰动全国。这版《红楼梦》成立了专门的顾问委员会,成员包括王昆仑、沈从文、启功、吴祖光、周汝昌、曹禺等大师级人物。同时,大胆起用新人,表演亦受到观众认可。直到今天,说到贾宝玉,很多人还会想到欧阳奋强,提起林黛玉,首先记起的是陈晓旭,聊起凤姐,就想到邓婕。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褒贬不一

  

  剧情:拍成“名场面”打卡?

  

  《雍正王朝》《汉武大帝》《孔子》……导演胡玫擅长古装史诗影视创作,此次重新出山,选择了极难改编的《红楼梦》。

  从2006年开始,胡玫导演就开始了对剧本的创作,最初想拍上中下三部,对《红楼梦》进行全景式诠释。后来拆分为上下两部。最后删繁就简,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对《红楼梦》进行一气呵成地讲述。

  作为一部70多万字的巨著,《红楼梦》包罗万象,在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中,胡玫选择的做法是抽出“宝黛钗”的爱情主线来,“把它掰开、揉碎了讲明白,变成符合电影的叙事结构”。

  对此,观众们的评价褒贬不一。有观众批评影片把这个爱情故事呈现得过于肤浅单薄,“更像是那种快餐式、短剧式爱情,没能呈现出原著中爱情的真挚动人”。也有观众表示理解:胡玫其实是想用年轻人更接受、更喜欢的纯爱来诠释,以现代人的视角看,会更唏嘘、更感动。

  此外,这部影片还原了小说中的不少经典场面,例如刘姥姥进大观园、黛玉葬花、宝钗扑蝶、元妃省亲等。然而,过于碎片化的呈现方式反而让人感觉“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缺乏逻辑,有形无神,凌乱的时间线也被调侃让剧情“变成名场面打卡,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也有不少观众注意到影片把“贾吞林财”作为故事的一条明线进行描写,认为展现出封建大家族的阴险,突出故事中“阴谋”的一面,“相比之前的作品是一个突破”。

  

  演员:符合原著还是不及预期?

  

  每部改编自《红楼梦》的影视作品,谁来出演经典的“宝黛钗”,从来都是最受关注的焦点。1987年经典剧集《红楼梦》的导演王扶林就在全国范围内挑选演员,并大胆起用了一批名不见经传的人出演角色,反响不错。《红楼梦之金玉良缘》里,边程、张淼怡分别饰演贾宝玉与林黛玉,加入剧组时,边程14岁,张淼怡19岁。据悉,为了找到合适的“宝黛钗”,剧组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海选,最终选出了现在的演员阵容。而为了让他们贴近角色,成为合格的演员,剧组又对他们进行了长达9个月的集中培训。

  然而,有些评论认为,此次饰演“宝黛钗”的三位年轻演员无论是形象气质还是对角色的诠释都不符合观众的预期。这或许也与影片的人物设定过于扁平化有关,“太过强调这些角色的某一面,也就忽略了其他的闪光点”。但也有不少观众认为,这是演员年龄最贴近原著的一个版本。

  胡玫导演认为,如果找20多岁已经成名的演员来扮演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他们可能做不到。在影片上映后也有观众评价,“宝黛”二人固然不尽符合原著的描写,但二人至情至性的表演依然令人感动。尤其是结局回到宝黛初见,黛玉眼神中从不知所措到似曾相识的转变,似有余韵绵绵。

  面对众多争议,片中“林黛玉”的扮演者张淼怡近日发长文回应,坦言看到各种各样的批评心情很复杂,但倒回去七年前还是会接这个角色:“这七年,我演了更多的角色之后,我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我也相信自己正在变得更好,也会让自己努力去做到更好。”

  

  名著改编还该继续吗?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红楼梦》,名著影视化改编之路一向不易,观众的要求也会更为严格。在《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上映之后,出现了不少诸如“爱护经典人人有责”的声音,如何用影视作品传播经典再次成为影视人的重要课题。

  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面对更为年轻的新观众,影视作品的改编如何既能符合大众心中的标准,又能找到与当下观众产生共鸣的切入点?如何在保持原著魅力的同时,注入新的元素和创新?相对于其他作品而言,名著的改编空间更加狭窄,也更显不易。

  现在是否还应该改编名著,推出相关的影视作品?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胡玫导演曾表示,此次打造的《红楼梦之金玉良缘》是一部现代化的青春版新电影,希望吸引更多目前市场上的主体观众——年轻人。她说:“如果能让年轻人重新回到书桌前看这部名著,我这18年的努力就没有白费。”

  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刘继保在对该片的统计分析中发现,网络观众对于这部影片的吐槽点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人物形象“流量化”、剧情“快餐化”、主题“浅薄化”。

  在刘继保看来,胡玫导演本来想刻意打造“青春红楼”,但“青春”成了这部剧最大的败笔。“她试图用青春标签吸引年轻观众,过度强调青春元素,却忽略了《红楼梦》的精髓——家族兴衰、社会矛盾、人性思考,不仅扭曲了原著的内涵,也无法满足观众对青春的期待,反而产生了一种失望和愤怒。”

  刘继保坦言,在当代文化消费呈现出碎片化和快餐化的趋势下,虽然年轻观众更倾向于追求短平快的娱乐体验,但内心深处却对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很敬畏。胡玫利用“青春”和“网络”争取热度和票房,但她却忘记了年轻观众对经典作品的熟悉程度和苛刻要求。

  当然,经典之作常看常新,其内容的丰富性也为影视作品的改编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或许每一个阶段对古典文化的不同解读,都能为观众带来新的体验或启发。《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在质量上存在不少遗憾,但如果青少年能够从电影出发,燃起对经典之作、传统文化的关注,那也是一件好事。

  据《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