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三个端口”、融合“三种声音”、固化“三项监督”

贵阳创新载体赋能“扫黄打非”工作

来源:贵阳晚报     2025年08月11日        版次:2    作者:

为进一步发挥基层群众监督、部门行业监督和主流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力争把问题发现在一线、化解在初期,在贵州省委宣传部指导下,贵阳市创新工作载体,依托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建设“扫黄打非”专区,运用信息技术和新闻监督赋能,通过“三个端口”、融合“三种声音”、固化“三项监督”,助力贵阳“扫黄打非”工作实现“广收集、快办理、深查处”,构建“全民参与-政策宣贯-案例警示-社会共治”有效工作格局,取得良好成效。

通过“三个端口” 广泛收集线索

为全面广泛收集线索,贵阳融媒问政“扫黄打非”专区建立了多个便于群众直接反映问题的收集端口。在媒体端,群众可通过贵阳市融媒体中心报网微端矩阵,如“贵阳日报”“贵阳网”“贵阳晚报”“贵阳融媒问政”“甲秀新闻”“知知贵阳”反映问题。在政务端,群众可通过各区(市、县、开发区)官微、市教育局等部分市直部门官微,以及贵安新区管委会官微反映问题。在商用端,群众可通过微信、支付宝、“爽贵阳”APP的“贵阳融媒问政”小程序反映问题。

群众反映件经各端口汇入“扫黄打非”专区后,融媒问政团队对反映件进行初审、转办或上报,并根据办件情况等启动新闻宣传或舆论监督。

融合“三种声音” 形成新质合力

贵阳融合“群众呼声、上级哨声、媒体发声”,推动实现从“部门单打独斗办”到“新闻+政务合力办”的联动拓展,形成新质合力。

从群众“呼声”中甄别属于“扫黄打非”工作的群众反映件,按照《贵州省“扫黄打非”工作责任制度》的职责分工,通过融媒问政平台第一时间分办至各级党委、政府和“扫黄打非”各成员单位抓落实,以原有融媒问政工作机制为“杠杆”,撬动部门发力、压实责任链条、实现闭环管理、提升处置质效。

将上级部门指令“哨声”通过融媒问政平台转化为“工作清单”,进行“销号式”闭环管理。将2025年省市检查问题线索按属地原则转办至南明区、云岩区等相关属地办理,已快速全部办结,在快速核查上级“扫黄打非”线索上实现新突破。

利用主流媒体“发声”,融媒问政团队主动出击参与检查,通过“选树典型+监督曝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营造清朗的社会文化环境。截至目前,共刊发8条原创稿件、8条原创短视频,聚焦“护苗”行动、非法出版物等,稿件发布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累计收获网络点击量134万次。

固化“三项监督” 实现闭环管理

“扫黄打非”专区上线后,省委宣传部、市委宣传部多次调度部署,通过固化“群众监督+媒体监督+行业监督”三项监督机制,实现“网上留言+实地调研”相结合、“媒体采访+监督联动”相结合,对部门查实的涉黄涉非线索做到“露头就打”,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的共建共治立体格局,纵向横向交织成网,实现闭环管理。

随着日常新闻采访跟进,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的“放大镜”作用得以凸显,“扫黄打非”工作的重心落在了领导关注点、群众关切处,收获了实在成效,震慑了不法分子。

来源:贵州省“扫黄打非”办公室